高低溫濕熱試驗箱作為環境可靠性測試的核心設備,其操作規范性直接影響測試結果準確性及設備使用壽命。本文從操作前準備、運行過程監控、試驗后處理三個階段,系統梳理標準化操作流程與安全管控要點。

一、操作前準備:環境與設備雙重檢查
1.環境條件確認:高低溫濕熱試驗箱應放置在通風良好、溫濕度穩定(建議溫度15-30℃,濕度≤85%RH)的獨立空間,遠離熱源、腐蝕性氣體及強電磁干擾源。地面需平整,承載能力滿足設備重量要求,避免振動影響測試精度。
2.設備狀態核查:檢查電源(三相380V±10%)及接地系統(接地電阻≤4Ω)是否符合要求;確認制冷系統壓力表指針在綠色區域,加濕水箱水位處于上限與下限之間;檢查門封條無破損,通風口無堵塞;通過控制面板自檢程序驗證傳感器、加熱器、制冷壓縮機等關鍵部件運行正常。
3.樣品預處理:根據測試標準對樣品進行預處理,確保其初始狀態一致。樣品體積不得超過高低溫濕熱試驗箱有效容積的1/3,且與箱壁距離≥100mm,避免影響氣流循環。
二、運行過程監控:參數設置與動態調整
1.參數設定規范:通過人機界面設置溫度、濕度、時間等參數時,需遵循“逐步逼近”原則。例如,溫度變化速率不得超過設備標稱的5℃/min,避免熱應力導致樣品損傷或設備過載。濕度設置需考慮溫度耦合效應,高溫高濕場景需預留系統響應時間。
2.實時監控要求:運行期間每30分鐘記錄一次實際溫濕度值,與設定值偏差應控制在±2℃、±5%RH以內。若出現超限報警,立即暫停試驗并排查原因。嚴禁在設備運行中打開箱門,防止冷熱沖擊或濕氣凝結。
三、試驗后處理:高低溫濕熱試驗箱復位與數據管理
1.樣品取出規范:試驗結束后,需待箱內溫濕度恢復至室溫(≤40℃)、濕度(≤60%RH)后再開啟箱門。取出樣品時應佩戴防熱手套,避免燙傷或結露。
2.設備復位流程:關閉加濕系統,運行干燥程序(通常60℃/30min)去除蒸發器殘留水分;清空水箱并清潔過濾網;將設備調至待機狀態,切斷非必要電源。
3.數據歸檔要求:試驗數據需包含設定參數、實際曲線、異常記錄及處理措施,通過設備自帶軟件或第三方工具生成報告,保存期限不少于產品質保期。